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国产老肥熟xxxx,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您好,歡迎訪問本站! 管理員登錄
  • 1、問稅網,打造一站式財稅知識學習平臺,人人皆可學,處處時時皆能學。
  • 2、本站每天更新最新的稅收政策和最新的熱點問答,保持知識始終是“新”的。

轉發關于明確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執行問題的通知

轉發關于明確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執行問題的通知

局屬各單位:

現將廣東省地方稅務局《轉發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明確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執行問題的通知》(粵地稅發[2009]170號)轉發給你們,市局補充如下意見,請一并貫徹執行。

一、年終“雙薪”計稅,按照《轉發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穗地稅發[2005]44號)有關規定執行。

二、對個人擔任公司董事、監事,雖名義上不在公司任職、受雇,但實際上從事企業日常管理工作的,應判定其在公司任職、受雇,所取得的董事費、監事費或其他類似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三、符合《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關于印發<關于界定華僑外籍華人歸僑僑眷身份的規定>的通知》(國僑發[2009]5號)規定華僑身份的人員,其在中國工作期間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算應納個人所得稅適用附加扣除費用的,應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本人有效護照、住在國定居(合法居留資格)證及我國設在其住在國使領館出具的華僑身份證明正本和復印件。

廣州市地方稅務局

轉發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明確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執行問題的通知

2009年9月9日     粵地稅發[2009]170號

各市地方稅務局:

現將《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明確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執行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9]121號)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附件: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明確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執行問題的通知

廣東省地方稅務局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明確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執行問題的通知

2009年8月17日 國稅發[2009]12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地方稅務局,西藏、寧夏、青海省(自治區)國家稅務局:

近期,部分地區反映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執行口徑不夠明確,為公平稅負,加強征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等相關規定,現就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執行口徑問題通知如下:

一、《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629號)第一條有關“雙薪制”計稅方法停止執行。

二、關于董事費征稅問題

(一)《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4]089號)第八條規定的董事費按勞務報酬所得項目征稅方法,僅適用于個人擔任公司董事、監事,且不在公司任職、受雇的情形。

(二)個人在公司(包括關聯公司)任職、受雇,同時兼任董事、監事的,應將董事費、監事費與個人工資收入合并,統一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三)《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商投資企業的董事擔任直接管理職務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6]214號) 第一條停止執行。

三、關于華僑身份界定和適用附加費用扣除問題

(一)華僑身份的界定

根據《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關于印發〈關于界定華僑外籍華人歸僑僑眷身份的規定〉的通知》(國僑發[2009]5號)的規定,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具體界定如下:

1.“定居”是指中國公民已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并已在住在國連續居留兩年,兩年內累計居留不少于18個月。

2.中國公民雖未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但已取得住在國連續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資格,5年內在住在國累計居留不少于30個月,視為華僑。

3.中國公民出國留學(包括公派和自費)在外學習期間,或因公務出國(包括外派勞務人員)在外工作期間,均不視為華僑。

(二)關于華僑適用附加扣除費用問題

對符合國僑發[2009]5號文件規定的華僑身份的人員,其在中國工作期間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稅務機關可根據納稅人提供的證明其華僑身份的有關證明材料,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條規定在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時,適用附加扣除費用。

四、關于個人轉讓離婚析產房屋的征稅問題

(一)通過離婚析產的方式分割房屋產權是夫妻雙方對共同共有財產的處置,個人因離婚辦理房屋產權過戶手續,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二)個人轉讓離婚析產房屋所取得的收入,允許扣除其相應的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余額按照規定的稅率繳納 個人

所得稅;其相應的財產原值,為房屋初次購置全部原值和相關稅費之和乘以轉讓者占房屋所有權的比例。

(三)個人轉讓離婚析產房屋所取得的收入,符合家庭生活自用五年以上唯一住房的,可以申請免征個人所得稅,其購置時間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房地產稅收政策執行中幾個具體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172號)執行。

國家稅務總局

附件:

【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