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国产老肥熟xxxx,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您好,歡迎訪問本站! 管理員登錄
  • 1、問稅網,打造一站式財稅知識學習平臺,人人皆可學,處處時時皆能學。
  • 2、本站每天更新最新的稅收政策和最新的熱點問答,保持知識始終是“新”的。

轉發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稅務事項銜接問題的通知

轉發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稅務事項銜接問題的通知

各市地方稅務局(不發深圳),省局直屬稅務分局:

現將《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稅務事項銜接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98號,以下簡稱《通知》)轉發給你們,省局補充以下意見,請一并貫徹執行:

一、按照《通知》第五點的要求,省局重新制定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附表十三《職工教育經費支出跨年度納稅調整表》及填報說明(見附件),從2008年度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開始使用。

二、將《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填報說明》第三項第(二)點第5小點修改為:5.24行“4.職工教育經費支出”:第1列“賬載金額”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計入成本費用的職工教育經費,金額等于附表十三第1行;第2列“稅收金額”填報納稅人按照稅收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職工教育經費,金額等于附表十三第9行加第12行,或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金額;如本行第1列≥第2列,第1列減去第2列的差額填入本行第3列“調增金額”,等于附表十三第13行正數,如本行第1列<第2列,第2列減去第1列的差額填入本行第4列“調減金額”,等于附表十三第13行負數的絕對值。

附件:

1.      附表十三《職工教育經費支出跨年度納稅調整表》

 

填報時間                                 金額單位:元(列至角分)

行次

         

 

1

本年計入成本費用的職工教育經費

 

2

本年職工教育經費支出

 

3

本年計算職工教育經費扣除限額的工資薪金總額

 

4

稅前扣除比例

 

5

本年職工教育經費支出扣除限額(3×4

 

6

本年職工教育經費支出扣除額(2?5,本行=5行;2?5,本行=2行)

 

7

本年職工教育經費支出納稅調整額(本行=16

 

8

本年結轉以后年度扣除額(2?6,本行=262?6,本行=0

 

9

加:以前年度累計結轉扣除額

 

10

減:本年扣除的以前年度結轉額(56?9,本行=9行;56?9,本行=56行)

 

11

累計結轉以后年度扣除額(8910

 

         經辦人(簽章):                        法定代表人(簽章):

 

 

2.附表十三《職工教育經費支出跨年度納稅調整表》填報說明

 

一、適用范圍

本表適用于實行查賬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居民納稅人填報。

二、填報依據和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相關稅收政策規定,以及國家統一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以及企業會計制度填報。本表填報納稅人本納稅年度年發生的全部職工教育經費的有關情況、按稅收規定可扣除額、本年結轉以后年度扣除額及以前年度累計結轉扣除額等。

三、有關項目填報說明

1. 1行“本年計入成本費用的職工教育經費”:填報企業計入“應付職工薪酬和直接計入成本費用的職工教育經費。

2. 2行“2007年及以前年度累計計提但尚未實際使用的職工教育經費余額”填報2007年及以前年度累計計提但尚未實際使用的職工教育經費余額。

3. 3行“本年職工教育經費支出”:填報企業實際使用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

4 4行“本年職工教育經費支出額沖減2007年及以前年度累計計提但尚未實際使用的職工教育經費”。國稅函[2009]98號文第四點第二款規定:對在2008年以前已經計提但尚未使用的職工教育經費余額,2008年及以后新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應先從余額中沖減。仍有余額的,留在以后年度繼續使用。本行根據本表第2行與第3行關系填報。當第2行≥第3行,第4行=第3行;當第2行<第3行,第4行=第2行。

5  5行“本年可計算稅前扣除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額”。根據本表計算結果填報。第5行=第3行-第4

6. 6行“本年計算職工教育經費扣除限額的工資薪金總額”:填報附表三第22行第2列數額。

7. 7行“稅前扣除比例”:填入2.5%,或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稅前扣除比例。

8. 8行“本年職工教育經費支出扣除限額”:根據本表計算結果填報。

8行=第6×7行。

9. 9行“本年職工教育經費支出扣除額”:根據本表第5行和第8行的關系結果填報,當第5行≥第8行,第9行=第8行,當第5行<第8行,第9行=第5行。

10. 10行“本年結轉以后年度扣除額”。當本年允許稅前扣除的職工教育經費實際發生額大于本年扣除限額時,直接將差額填入本行;當本年允許稅前扣除的職工教育經費實際發生額小于或等于本年扣除限額時,本行填0

11. 11行“加:以前年度累計結轉扣除額”:填報以前年度發生的但未在當年稅前扣除而需要結轉扣除的職工教育經費。

12. 12行“減:本年扣除的以前年度結轉額”:根據本表計算結果填報,當本年允許稅前扣除的職工教育經費大于本年扣除限額時,其差額如果小于第   11行“以前年度累計結轉扣除額”,直接將差額填入本行;其差額如果大于或者等于第11行“以前年度累計結轉扣除額”,本行=第11行。

13. 13行“本年職工教育經費支出納稅調整額”:根據本表計算結果填報。第13行=第1912行,當計算結果為正數時,填入附表三第24行第3列,當  計算結果為負數時,其絕對值填入附表三第24行第4列。

14. 14行“累計結轉以后年度扣除額”:根據本表計算結果填報,本行=第101112行。第14行填入次年本表第11行。

15. 15行“結轉以后年度處理的2007年及以前年度累計計提但尚未實際使用的職工教育經費余額”:根據本表計算結果填報,第15行=第24行。第15行填入次年本表第2行。

四、表間關系

1、附表三第24行第1列=本表第1 

2、附表三第24行第2列=本表第912

3、附表三第24行第1列≥第24行第2列,附表三第24行第3列=附表三24行第1列-第2列=附表十三第13行;

附表三第24行第1列<第24行第2列附表三第24行第4列=附表三第2列-第1列=附表十三第13行絕對值

 

 

                    廣東省地方稅務局

                     二OO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稅務事項銜接問題的通知

國稅函〔200998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自200811正式實施,按照新稅法第六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原稅法)同時廢止。為便于各地匯算清繳工作的開展,現就新稅法實施前企業發生的若干稅務事項銜接問題通知如下:

一、關于已購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和折舊年限的處理問題

新稅法實施前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企業已按原稅法規定預計凈殘值并計提的折舊,不做調整。新稅法實施后,對此類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可以重新確定其殘值,并就其尚未計提折舊的余額,按照新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減去已經計提折舊的年限后的剩余年限,按照新稅法規定的折舊方法計算折舊。新稅法實施后,固定資產原確定的折舊年限不違背新稅法規定原則的,也可以繼續執行。

二、關于遞延所得的處理

企業按原稅法規定已作遞延所得確認的項目,其余額可在原規定的遞延期間的剩余期間內繼續均勻計入各納稅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

三、關于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和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確認

新稅法實施前已按其他方式計入當期收入的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在新稅法實施后,凡與按合同約定支付時間確認的收入額發生變化的,應將該收入額減去以前年度已按照其它方式確認的收入額后的差額,確認為當期收入。

四、關于以前年度職工福利費余額的處理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做好2007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的補充通知》(國稅函〔2008264號)的規定,企業2008年以前按照規定計提但尚未使用的職工福利費余額,2008年及以后年度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應首先沖減上述的職工福利費余額,不足部分按新稅法規定扣除;仍有余額的,繼續留在以后年度使用。企業2008年以前節余的職工福利費,已在稅前扣除,屬于職工權益,如果改變用途的,應調整增加企業應納稅所得額。

五、關于以前年度職工教育經費余額的處理

  對于在2008年以前已經計提但尚未使用的職工教育經費余額,2008年及以后新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應先從余額中沖減。仍有余額的,留在以后年度繼續使用。

六、關于工效掛鉤企業工資儲備基金的處理

  原執行工效掛鉤辦法的企業,在200811以前已按規定提取,但因未實際發放而未在稅前扣除的工資儲備基金余額,2008年及以后年度實際發放時,可在實際發放年度企業所得稅前據實扣除。

七、關于以前年度未扣除的廣告費的處理

  企業在2008年以前按照原政策規定已發生但尚未扣除的廣告費,2008年實行新稅法后,其尚未扣除的余額,加上當年度新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后,按照新稅法規定的比例計算扣除。

八、關于技術開發費的加計扣除形成的虧損的處理

企業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部分已形成企業年度虧損,可以用以后年度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

九、關于開(籌)辦費的處理

  新稅法中開(籌)辦費未明確列作長期待攤費用,企業可以在開始經營之日的當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稅法有關長期待攤費用的處理規定處理,但一經選定,不得改變。

企業在新稅法實施以前年度的未攤銷完的開辦費,也可根據上述規定處理。

 

 

                           國家稅務總局

                           二○○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附件:

【政策解讀】: